世界首家关于饲料的永久性公益博物馆

中国农业大学饲料博物馆简介


 饲料博物馆位于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动科动医大楼北侧,饲料中心科研楼东翼。饲料博物馆是由原饲料中试车间改造而成,建筑面积3280平方米,是世界范围内首家以饲料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我校第一个博物馆。

博物馆的功能包括以下4个方面:教学:由原来的以书本教育、课堂教育转变为现场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探索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加工工艺学有机结合,实现实物式、参与式、体验式、示范式教学科研: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展示饲料行业的在蛋白质工程和能量转换中的地位,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科普:让社会了解饲料行业,让饲料行业走向社会;文化传承:继承传统,直面现实,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引领未来,丰富校园文化。

博物馆内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包括:

饲料加工工艺展示教学线:完整的混合型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生产线,涵盖从原料接收到成品打包的全部过程,包括地下1层,地上3层,处于饲料生产工艺各个工序的设备可以打开、运行。

新型饲料加工设备、实物教学模型、电子化教学模型和动画,学生可以拆装饲料设备,在电脑上虚拟饲料设备构造、运行和安装过程,了解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在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原料产区地理信息还原教学设施,原料生成全息展示教学设备,配方设计互动教学平台,饲料机械结构解剖呈现设施,饲料加工工艺流程模拟教学设备,从饲料原料到产品形成过程情景带入式体验教学空间。同时,博物馆内还展示有饲料行业发展历史、饲料科技发展历史以及各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

饲料博物馆是本科生课程——配合饲料制造工艺与设备现场教学场所,也是研究生课程——饲料加工工艺技术专题实践基地,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地点,同时根据本科生实践教学计划和小学期实习安排,基地每年接待动物科技学院三年级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饲料学、饲料添加剂学、农业机械等课程老师也带学生来实习。

在饲料博物馆内参与实践教学的除了动物科技学院的学生以外,还有动物医学院、工学院以及北京农学院和北京农职院的学生。

饲料博物馆通过孔子曾经在农牧行业从事基层工作,西汉时期的的饲料配方与制作,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曾担任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等史事的挖掘,展示悠久的中国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激励莘莘学子学农爱农的情怀;通过饲料工业体系、产前产中产后的严格规范管理,让观众了解饲料与社会的关系,明白工业饲料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饲料工业事关千家万户、国计民生。从2016年11月份开馆以来,饲料博物馆接待了来着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非洲等60多个国家的嘉宾来访,胡春华副总理2019年在此进行行业调研。4年多来,累计到访人员超过25000人次,成为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了饱学鸿儒和国家政要来此参观,学界精英和名人大咖来此讲学论道,莘莘学子至此流连忘返,行业同仁至此探寻饲料知识的源头,梳理畜牧文化的脉络,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成为农大周边的黄发垂髫休闲之地,初步实现了博物馆在教学、科研、科普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功能,饲料博物馆2017年成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2019年馆内的原料厅成为《高校博物馆图录》农业类博物馆的封面,2020年成为新时代北京海淀文明实践基地。2020年11月,在馆内举办了“抗击新冠肺炎中药专题巡展”,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张东军到现场观展、指导。


1481096184213014833.jpg





友情链接

推荐文章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