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睡觉、购物和约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以下内容为英国诺汉丁大学建筑系王琦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叫王琦,我在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建筑系工作,我其实是一名建筑师。但在大学里,每一位教员都会有一个研究项目,我的研究集中在博物馆这个行业。
第二是因为中庭里面有无数的人进行着各种各样超乎我想象的活动,一群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席地而坐,铺着花花绿绿的毯子,拿出自己的便当盒,一边吃着奶油蛋糕,一边和老师探讨木乃伊和罗萨塔石碑哪个更古老一些。
中庭的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卖场,人流熙熙攘攘,购物的情绪高涨。在中庭的四个角,博物馆布置了大量的座椅,给大家提供简餐,老年人想休息或者年轻人想谈一些事情,都可以坐在这里。
我早期做老师的时候,建筑系有一项福利,我总能带着我的学生去外面参观很多有趣的建筑。有一年我带着我的学生去德国,德国有很漂亮的现代建筑,在参观了德国很多城市以后,我们来到了北边海岸的一个小城,它的名字叫Stralsund,我们想去看一个重要的现代建筑,图片上的Ozeaneum海洋博物馆,为什么要看它呢?
从建筑学角度来讲,因为它长得奇奇怪怪,属于一种解构主义的建筑,但是在欣赏了建筑之后,我和我的学生进入博物馆,我又被它内部的装饰和内容再一次震撼了。
展厅里面有很多大鲸鱼,整个大厅内部被建筑师渲染成深海的场景,同时通过声光电营造出参观者沉在海底的感觉。很多巨大的1:1的大鲸鱼在参观者的头上悬挂着,虽然它们不会动,但是它们惟妙惟肖。令我震惊的是,在这个厅里我找不到一个名牌,这只鲸鱼属于什么属、什么种,它在哪里生活,所有关于鲸鱼的信息我都找不到。
相反的是,馆方在大厅地板上布置了很多舒服的躺椅,让人们感觉自己像是躺在海床上面,仰望着这些大自然最美丽的精灵,它们仿佛在你的头顶上游动。
前几天我去参观了中国一个非常著名的国家级博物馆,里面珍宝无数,可是博物馆太大了,我在里面走来走去,好累。找地方想坐一下找不着,我就找到了一个小小的角落,想发挥一下“亚洲蹲”的优势,蹲在那儿歇一会儿。
作为一个建筑师,光做一些纸面上的理论研究总是觉得不过瘾,我总想着能不能做一个实践项目,这个实践项目在2013年初步开始慢慢孕育了,就是把我们中国古动物馆发现的、中国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的那些非常精美的带羽毛的恐龙搬到英国去,让英国人民也看到我们中国的这些恐龙。
在英国办事不像在中国这么快,这件事情从2013年开始策划,一直到2017年才得以实现。
而在这五年之间,我们的三位策展师力图把每一件来自中国的恐龙的故事都要讲得至精至彩。(注:图片中左起依次为汤姆·哈特曼,生物学家;王琦,诺丁汉大学助理教授;亚当·史密斯,古生物学家)很多故事是好讲的,比如说马门溪龙、小盗龙等等。
但其中有一条龙对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要,却不好讲,就是许氏禄丰龙。它是一条早侏罗纪的恐龙,个子不算太大,牙不算太尖,还是植食性的,跟侏罗纪公园里面长张牙舞爪的大恐龙比起来,对小朋友的吸引力就比较低一点,但是为什么说它对我们中国人很重要呢?
因为它是由中国古脊椎动物奠基人杨钟健在1938到1941年亲自整理发掘和研究的,它发现于1938年,发掘于1939、1940年。杨钟健老先生在发掘它的时候,写下了一首非常漂亮的小诗赠给中国发现的第一只恐龙。
他在诗里写道:千万年前一世雄,赐名许氏禄丰龙。种繁宁限两洲地,运短竟与三叠终。再造犹见峥嵘态,像形应有浑古风。三百骨骼书卷记,付与知音究异同。
在杨忠建先生的书卷中也记载了,虽然禄丰龙并不是很大的恐龙,但是这条恐龙装架起来之后,不但对科学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对大众来讲也是一个提高自然科学知识极好的机会,人们会非常感兴趣。
在他的带领下,卞美年先生和王存义先生将其在重庆装架,成为中国人自主发现、自主研究、自主发表、自主装架展示的第一条恐龙,是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龙。
许氏禄丰龙对我们非常重要,在1958年的时候这条恐龙被印到邮票上,成为世界上第一枚以恐龙为主题的邮票。这么重要的东西运到英国去,这么多的故事还不愁讲吗?
确实愁,因为英国是现代古生物学的发源地,且不说这些璀璨如明星的名字,达尔文、赫胥黎、威廉巴克兰德,单说图上这位大神,在十九世纪早期创建了“恐龙”一词的著名的自然历史学家理查德·欧文爵士会告诉你:“Sorry 亲,我们研究恐龙轻轻松松比你们早一百年哟。”
那我们怎么在英国展示中华第一龙?我们只好从别的地方发掘历史,1938到1941年发生了什么?那个时候中国正在抗战,1941年禄丰龙在北碚的自然地质学调查所里公开展出的时候,日寇对重庆进行了残酷的大轰炸,数万人死伤,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每天都有四五百人参观恐龙,就是有“我管你炸弹撂不撂,我就是要去看恐龙”的热情。
右边这张照片展示的是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被一颗燃烧弹击中之后一片狼藉的场景,左边两张照片则体现出在大轰炸之下英国人民所展示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称之为“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继续生活)。
左上图中的图书馆被炸了,但是英国绅士们依然衣冠楚楚,站在书架旁边查阅史籍。而下面这个图片展示的是一所房子的前院被一颗炸弹被炸了,但女主人的脸上依然挂着笑容。
于是我们就找到了这样一个契合点,把“Kepp Calm and Carry On”这一点以及禄丰龙在抗战时期进行公共展示的这一小段历史如实地表达出来,并浓墨重彩地做了强调。效果是非常好的。
虽然禄丰龙没有办法跟它旁边的马门溪龙抗衡,从数据上看,和马门溪龙合照的人还是最多的。但据我们调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带着英国小孩子看恐龙的时候都会在禄丰龙旁边驻足,通过这段小历史,通过这条小的恐龙,英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实现了心灵的交流。
通过这些小的例子我就在想,在一个博物馆里面,我们不但要让人们动眼看,还要让人们去动手触摸,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家在展览中间能够动心。
迪斯尼公司把这段故事用非常唯美的动画串起来了,这也恰恰是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个史诗般的人口迁徙的故事。他们是南岛人,从中国的福建出发,然后通过跳岛,一步步地到了台湾、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到了社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波里尼西亚、美拉尼西亚,最后到达新西兰、到达夏威夷,甚至还有更远的到达了复活节岛。